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及车辙病害的调查

1989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进 入一个新的时代。至2005年末,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为4.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

    在回顾我国十几年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之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其沥青路面存在过早破坏和早期破坏现象。在所有病害中,车辙现象尤其普遍,也最为严重,大大提高路面的修复费用。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特有的一种破坏形式,它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以及气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永久性变形,表现为沿行车轮迹产生纵向的带状凹槽,严重时车辙的两侧会有突起形变,造成路面使用性能更加恶化。

    车辙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各州公路局曾作过调查统计,在被调查的44条主要公路中有13条公路的破坏是由车辙引起的,占调查总数的29.5%;80年代日本的 调查表明:由于车辙 所引起的 路面损害 高达调查总数的80% 。在我国,尤其是在1999年后,不同省份的沥青路面都出现了车辙。车辙问题一般在第一个夏季的高温期即会出现;随着时间的延长,及重载车流量和数量的增加,车辙深度也逐渐加大,很多高速公路3~4年,甚至是1~2年后,路面车辙即达到1~5㎝深度,甚至10cm以上;使得路面平整度变差,并引起其它病害,如网裂、坑槽、坑洞等。这不仅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且也降低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防治车辙病害是当今公路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